客服时间:(9:00-18:00)
(周六日休息)
“饭圈乱象”屡禁不止,恐怕各类追星平台扮演了纵容、诱导等不光彩的角色。
近日,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,一些网络平台中存在大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打榜、大额消费、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互撕谩骂造谣生事的不良信息和行为。这是继今年7月“清朗”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后,国家网信办具体点名、重点整治的最新进展。
比如在某社交平台,“饭圈互撕”几乎已是每天一小架、每周一大架的阵仗,戾气丛生。不理智的粉丝固然是互撕主体,然而挑事的营销号、以榜单来煽动粉丝攀比心的各平台账号也在推波助澜。拥有一个账号,就可以随意甩几张处理过的截图、抛几句似是而非的话,打着“吃瓜”的幌子造谣传谣,煽起粉丝群体间的对立情绪。在各类以“星”为名的小程序中,都能找到引诱粉丝打榜的痕迹。
这些平台与营销号所图的,就是个“利”字。“饭圈互撕”于他们,拉起了流量、提高了“日活度”,这些数据在商业途径上都可直接变现。而那些粉丝大战后的满地狼藉,如艺人相关的网络搜索 “黑词条”等,又能摇身一变、融进“明码标价撤词条” “比价固词条”的灰色交易产业链。当粉丝用集资方式购买大量账号投入到打榜之中,利益涌动处,尽失底线。
青少年可以各自偏爱不同的艺人,但倡导“饭圈”理性健康地交流,则是平台方在监管中必须恪守的规则底线。遗憾的是,一些平台在畸形的利益驱动下,时常会纵容、煽动青少年为了一句话大动干戈。粉丝其实成为了牟利的工具,他们为偶像付出超乎常理的大额消费,最终,营销方、渠道方、平台方赚得盆满钵满,留给青少年的却是病态的攀比心,留给网络的则是负能量的生态与风气。